一、 發生日期:93年4月14日
二、 災害類型:與有害物等接觸
三、 災害媒介物:有害物(一氧化碳)
四、 罹災情形:受傷5人
五、 災害發生經過:
93年4月14日某造紙廠於大夜班清洗紙漿儲槽之作業,勞工甲接班後用水將儲槽底少許殘漿沖掉,約於0時20分左右,勞工甲在沒通風及呼吸防護具下,急著入儲槽清洗工作,但入槽後約15-20秒就感到雙眼沉重、頭暈、想睡狀態,即決定先爬出儲槽,卻因體力不支大喊一聲再跌落槽內。
此時勞工乙見狀立即進入槽內搶救,而在旁勞工丙緊急通報救援,當勞工丁、戍先趕到,看見甲、乙二位勞工皆倒臥在槽內,於是三人聯合再進入槽內搶救。此時其他員工已陸續趕到,見勞工丙正在爬出,但因體力不支又跌落槽內。於是其他勞工即進行通風後再入槽內搶救,並將已昏倒五人送醫急救,所幸都全部康復重返職場。
六、災害原因分析:
1.直接原因:由於槽內之微生物分解同時產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,在局限空間內累積,罹災人員陸續吸入一氧化碳中毒。
2.間接原因:
不安全狀況:進入局限空間內作業,未採取危害物測定及通風換氣等必要措施。
不安全行為:在未適當防護下,進入紙漿儲槽局限空間作業。
3.基本原因:
(1)主管未確實督導勞工遵守局限空間之安全衛生作業規定,
(2)勞工安全意識不足,對安全作業規定存有僥幸的心態,又安排在夜間監督較不易時段作業,較易使勞工忽略安全作業規定。
七、災害預防對策:
1. 應對局限空間作業進行危害分析訂定安全作業標準,並落實局限空間作業自動檢查。
2. 加強局限空間作業危害預防教育訓練及宣導。
3. 從事缺氧作業時,應隨時確認空氣中氧氣濃度及其他有害氣體濃度、指定缺氧作業主管監督,及指派一人以上監視。並在其作業入口將缺氧危險注意事項公告勞工周知。
4. 高風險作業不宜安排在夜間監督較不易時段進行,並建議供應較方便準確之測定儀器,及適當加大開口及增設救援等設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