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對張忠謀的認識是在他成功後,擔任德州儀器副總裁、工研院院長、創辦台積電。但對於他成功前的少年人生,卻知之甚少。
十八歲以前的張忠謀,跟著父母,持續搬家,坐在露天大卡車裡拉著綁貨的繩子一路顛簸,躲避戰火。但他日後回憶起,卻覺得無論近年的旅遊如何舒適與奢侈,最令他懷念的還從上海到重慶的跋涉。
目前分類:勵志 (26)
- Sep 04 Wed 2013 17:22
11件事人生中必做的事,張忠謀線上告訴你
- Nov 13 Tue 2012 19:57
找到工作意義,愈做愈來勁
「職場101迷思」/李健鵬
最近有幾位社工來採訪我,主要目的是為了寫一篇我的專訪,只見他們一字排開坐在我面前進行採訪,好像很專心的在做他們的工作,但是基本上他們連基本的筆記與錄音都沒做,好像想靠超人的記憶力將我所說的話記下來;看到他們如此的表現,我內心有些質疑「他們今天到底是來聊天的還是來採訪的?」我的熱情也幾乎沒了,我心裡在想:「你們今天來,只是為了虛應了事嗎?」
採訪進行到了一個段落,我與他們閒聊起他們的工作近況及做此工作的理由,他們就開始很無奈的抱怨這個工作「待遇低」、「養家都不夠」,但因為其他一堆理由又不得不做的無奈,我想這就是讓他們做這工作做起來很沒勁的主因。這種問題幾乎比比皆是,好像被迫屈就這樣的工作,但是做起來又是滿腹牢騷。
- Nov 05 Mon 2012 20:44
如果你認為你的英語不好,不要洩氣
- Oct 14 Sun 2012 19:27
價值 39萬元 的課後分享!
- Oct 13 Sat 2012 19:24
超有FU的內容
1. 別和小人過不去,因為他本來就過不去。
2. 別和社會過不去,因為你會過不去。
3. 別和自己過不去,因為一切會過去。
- Oct 09 Tue 2012 19:06
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,你一定會找到一個方法
過年期間和親戚聚會的時候,一個弟弟說準備創業開物流公司。心想這傢伙說了多少年了,卻沒有落實。最近又遇到不少朋友,聊天的時候,他們都表露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,但是由於擔心真正創業的時候,會遇到這樣那樣難以克服的困難,很難邁出第一步,所以至今仍在做著比較安穩,但和興趣愛好完全背離的工作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夠令大家從中得到一些啟發。
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,你一定會找到一個方法;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,你一定會找到一個藉口。
1953年11月13日,丹麥首都哥本哈根。消防隊的電話總機在清晨三點收到一個電話。二十二歲的年青消防員埃裏希在值班。
- Oct 08 Mon 2012 19:03
天才--修習--慈悲心
雖然她是王永慶的外孫女,當你想看這篇文章的時候,請拿掉王永慶這個因素。
楊元寧
比爾‧蓋茲的母親曾經撐著羸弱病體,在他的婚禮派對中,公開敦促他︰「得天獨厚的人呀!你背負了比常人更沉重的使命。」
- Oct 07 Sun 2012 18:59
人,天生就不自由,因為無法選擇父母
生在一個破碎家庭,注定從小要承受更多心理煎熬、旁人的異樣眼光,甚至冷嘲熱諷;儘管比別人加倍努力,還不一定能出人頭地;一不小心,就會安於平庸,把家庭背景當成自甘墮落的藉口。
這兩年,台灣社會更加M型化,貧富差距拉大,教育資源的差距也跟著拉大,在討論教育問題時,常有人用「命定論」的口吻,給那些弱勢家庭的孩子宣判死刑:認為他們沒錢讀雙語幼稚園、沒錢補習、沒錢讀貴族私校、考不上明星高中,輸在起跑點,注定矮人一截。
但真的這麼宿命嗎?
- Oct 06 Sat 2012 18:56
一起向諸葛亮學十堂課
> > 盧平國
> 諸葛亮字孔明,琅琊(今山東省沂南縣)人,是中國三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及軍事家, 也是古代著名的智者。
> 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,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,但是對於為學、做人有精簡而且具體的忠告。
- Mar 07 Mon 2011 08:21
看完這篇文章後,真的覺得:英文簡單,中文好難哦
- Jan 20 Wed 2010 07:26
我一定要,馬上行動,絕不放棄
- Jan 19 Tue 2010 07:23
成功者絕不放棄,放棄者絕不成功
他成功的原因為何?他說:「支持我遇到挫折也勇往直前的是一個信念:成功者絕不放棄,放棄者絕不成功。」
- Jan 18 Mon 2010 17:42
日本人的敬業精神
關於敬業精神,最近看到的一篇故事,一直令我印象深刻!這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日本。
故事主角,是一個利用暑期到東京帝國飯店打工的女大學生。女大學生在這個五星級飯店裡所分配到的工作是洗廁所。
- Jan 18 Mon 2010 17:40
人生 不是得到…就是學到
我喜歡這句話,很健康的人生觀 :
你不是得到一份圓滿的因緣;就是學到怎樣更靠近幸福。
你不是得到勝利;就是學到如何避免失敗。
- Jan 18 Mon 2010 16:17
一條沒有魚鰾的魚
有一個年輕人,因為家貧沒有讀多少書,他去了城裏,想找一份工作。可是他發現城裏沒一個人看得起他,因為他沒有文憑。就在他決定要離開那座城市時,忽然想給當時很有名的銀行家羅斯寫一封信。他在信裏抱怨了命運對他是如何的不公,“如果您能借一點錢給我,我會先去上學,然後再找一份好工作。”
信寄出去了,他便一直在旅館裏等,幾天過去了,他用盡了身上的最後一分錢,也將行李打好了包。就在這時,房東說有他一封信,是銀行家羅斯寫來的。可是,羅斯並沒有對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而是在信裏給他講了一個故事。
關於羅斯講述的故事,歷史上有很多版本,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個版本是這樣的:
- Jan 18 Mon 2010 07:23
假如我不能,我一定要;假如我一定要,我就一定能
我永遠記得第一次參加走火大會時,是在子夜十二時,十二呎長火花紛飛的木炭讓我聯想到烤肉架上的肉,十分令人恐懼。
當時,我的老師安東尼羅賓提醒說:你永遠要記得你所想要的,而不是你所恐懼的。記得那次我還是特地排在一個小女使後面,心想如果他走得過,我也應該走得過。然後,走火開始,數百人走了過去,腳都安然無恙。我見狀隱隱增強了一些信心。接著,當我發現前面的女孩雙腳不停發抖時,我的信心又動搖了,就在這時,旁邊的輔導員大喊一聲:「Go!」那名女孩竟大踏步走了過去。我心想,她可以,我也一定能。接著我也信心十足的走過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