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文章來源:真妮的咖啡屋)
我們這裏的小學,每年開兩次家長會。說是家長會,其實不是“會”,完全不同 於國內的 老師把全體家長召集到一塊兒開會講話的方式,而是老師和家長單獨談話,每個家長給十五分鐘時間。因為他們認為有關孩子的成績和在校表現屬於孩子的隱私,不能公佈於眾,更不能比來比去。學校在開學初會有一天晚上開放學校和教室,讓家長們參觀新教室,認識新老師,那一天,老師會把家長會的時間表放在桌子上,家長自選合適的時間段見 老師,誰來得早誰先選。
第一次給女兒凱麗去開家長會,我特別鄭重其事地帶著文件夾,裏面有紙有筆,準備記錄下來孩子都有什麼不足,家長需要做哪些工作。見了老師,只見她也拿出一個夾子,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。我趕緊打開夾子準備記錄……
慢著,老師怎麼講的全是孩子的優點?還有孩子都取得了哪些進步,比如人際交往上,她知道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東西啦,比如語文,以前造句只能寫一句話,現在能寫兩個句子了,數學,會做加法了。還拿出孩子的不同科目的作業給我看,以證明她所言不虛。
我們在國內開家長會都是去聽孩子不足的,這裏老師不但不告孩子的狀,而且說的全是好話。不知道的還以為自家孩子大概全班最好,所以老師才會如此。而實際上班上最差的學生老師講的也是取得了多少進步這一套。
咱中國父母的思維,就想知道孩子在學校有啥缺點,家長好配合教育,改正了才能進步不是?於是,我直截了當地問老師:“凱麗在學校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嗎?”老師對我的說法有點詫異,她頓了頓,很直接地否定了我的問話:“凱麗是個非常善良的孩子,願意幫助別人,充滿了好奇心,她很喜歡學校,遵守學校的規矩,她在學校裏表現很好!她在我的班上是我的榮幸。”
凱麗什麼時候變得這麼偉大了,老師都榮幸呢!聽著好像我是老師,她是孩子的媽一樣。
可我知道,自家孩子學習就是一般般的水準,小毛病一大堆,就覺得老師都在撿好聽的說,很想 從 老師嘴裏套出點“真話”來。凱莉這孩子特別愛講話,大人說話經常插話,所以我就“循循善誘”地問:“凱麗喜歡大聲講話,她在課堂上講不講話?會不會影響到你上課?”
老師樂呵呵地說:“哈哈,凱莉真是個開朗活潑的女孩子,我非常喜歡。她要是哪天沒來上課,我會覺得教室裏少了點什麼,一下子沒有了生氣。”
這老師也太會誇人了!在她眼裏孩子就沒有缺點。我自己的孩子我能不清楚嗎?有時候我都覺得她太吵了,老師哪能一點感覺都沒有?但她會從好的角度想,把凱莉的多話,絕對看成是優點,加以讚揚。
還是不死心,我再一次問道:“凱麗在學校就沒有什麼問題麼?”老師搖頭說:“沒有,她沒有任何問題。如果有問題,我早就通知你了。”可能以前也有中國家長這樣問過她,這位有著二十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笑著問我:“你們中國人總是在研究孩子的‘問題’嗎?”
我回答:“是啊,我們都希望發現孩子在學校的問題,好幫助孩子去改正和提高……”老師微笑著打斷我說:“讓我們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發現孩子們的可愛之處吧,鼓勵他們去發現自我,挖掘自身的潛能,讓他們心中充滿自信,快樂地生活,這樣孩子才會成長為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。”
要看孩子的可愛之處,發現孩子潛能,這都是書本上的話,誰會真的這麼做?
但是,這位老師就在這麼做。
後來,我向另一個孩子已上高年級的中國媽媽講了美國 老師的“怪癖”,開家長會專挑好的講,什麼有用的情報也打探不到。她向我傳授了幾招。取了經之後,再開家長會,我轉彎抹角地問老師:“我家凱莉在學業上或者行為上有沒有什麼地方,我們在家裏可以幫到她,讓她做得更好?”老師回答:“嗯,如果你能在單詞拼寫上,幫助凱莉再細心一些、字跡更清楚些,會減少錯誤率。”哈哈,這次終於搞清楚了,凱莉的拼寫不太好。
向我傳授經驗的媽媽,她講了自己和兒子 老師見面時的一件事。
我們這裏小學三年級的時候,全州有一次統考,考數學語文科學三門,成績直接寄到家中。統考的目的為了考察各校的教學水準。這裏小學沒有什麼期中期末考試,所以這是孩子上學頭三年裏的唯一一次正式考試,也是全面檢測孩子學習水準的機會。這個朋友的兒子學習很好,四年級進了天才班。她和 老師見面時,很想知道孩子的統考成績在班上的排名。就問老師,兒子的成績在班上排第幾?老師猶豫了一下,告訴她,是第二。然後她又追問,那麼誰是第一?老師堅決搖頭說:“抱歉,這個我不能告訴你。”
因為每個孩子的成績,都是很隱私的問題,老師不能隨便告訴他人,告訴她排名似乎已經有點越線了的感覺。
然後,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誡她說:“你一點都不用擔心孩子的學業成績,他非常出色,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,他在學習上已經好得不能再好了,我很以他為自豪。”
那個媽媽最後跟我調侃道:“真是的,老師的正確說法不應該是:要戒驕戒躁,繼續努力,下一次爭取考第一嗎?!”
(這篇文章選自博主真妮的咖啡屋《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》一書
PS:感謝網友提供分享